“互聯網+司法”遇上政府官網的關閉潮自媒體
文/路北(微信公眾號lubei2014運營者)
今年第一季度,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的通知》,在首次普查“大考”之后,6373個政府網站被關停整改,無維護能力的基層網站今后也不再單獨建站。
從1998年國內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政府網站上線以來,全國各級政府網站增長迅速,打造“不打烊的政府”,至今各級政府網站總量已高達85737個。但是令人尷尬的是,大部分政府官網受限于各種原因,都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很多政府官網連基本更新都存在問題,頁面的瀏覽體驗更是距離商業(yè)網站很遠。這才有了國務院辦公廳的強勢干預。
政府官網作為連接政府與基層老百姓的窗口,理應發(fā)揮其便民作用。商業(yè)化經驗充分的互聯網企業(yè)對于用戶體驗的把握要更勝一籌,所以有助力政府官網轉型的責任。以騰訊云為代表的“互聯網+”勢力也正在幫助各級政府機構搭建一套服務型政府官網。8月12日,河南省高院宣布與騰訊云建立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探索和推進“互聯網+”在河南法院系統(tǒng)的應用,為司法公開和業(yè)務開展尋找更多模式。
倒三角轉向腰鼓狀
上述兩條新聞在同一時期出現,不得不說極具時代特征。在今年4月份,騰訊公司發(fā)布“互聯網+”微信政務民生白皮書,首度披露“互聯網+”在政務領域的全貌。截止2014年底,全國政務微信超過4萬個。這其中最特別的表述是,與微博時代公眾賬號呈倒三角顯著不同,政務微信的分布呈腰鼓狀。
對比國務院辦公廳集中點名的“僵尸網站”、“休眠問題”,腰鼓狀的“互聯網+”政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內容。政府官網設置的初衷更多是信息的發(fā)布,便于公眾了解政府的一些法律、法規(guī)、辦事流程等,其運作邏輯是指令的單向下發(fā),所以“信息更新不及時”、“信息發(fā)布不準確”的問題被視作首要關注的內容。即便冠以平易近人的名頭,政府網站構建的由上而下的信息公布關系落腳點只是在于公眾的了解。
微博時代,民眾在互聯網上參與政務開始成形,但是往往限定在某些特定事件。譬如前幾年火爆的微博庭審,對特殊案件的實時傳送短時間內激發(fā)了民眾高漲的參與熱情。但是正是源于特殊性,隨著事件成為過往,這種連接也就自動解散。開微博直播國內公開庭審先例的濟南中院微博,短時間內粉絲數增至百萬以上,庭審結束后旋即減少到12萬。
這一次河南高院與騰訊云探索的“互聯網+司法”則是全新的信息交互模式。受益于客觀上的技術便利,公眾與政府的信息連接被帶出傳統(tǒng)的固定模式,民眾的知情權獲得更便捷、更實時傳送的可能,且進入到醫(yī)療、公安、司法等領域。政府和公共機構不再是以往的“看心情下菜”,民眾的訴求變得更加具體、也更加主動,自然難以忍受長時間的“宕機”,及時和準確的反饋成為剛需。
正是基于上述需求,互聯網政務才發(fā)生根本性改變,在以往的信息發(fā)布體系下,國家級的部委辦局信息最豐富,擁有的粉絲量自然巨大。而現在則正好反過來,大家覺得最有用的政府官網反而是城市和省這兩個緯度,高大上的部委辦局離得太遠,一般情況下,公眾并不會與其發(fā)生關聯,而省市則與公眾息息相關,也就是微信白皮書所披露的政務微信逐漸從“發(fā)布” 升級為“服務”、“查詢”升級為“辦事”。最后呈現出來的結果,也就是倒三角向腰鼓狀的轉變。
司法遇上“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魅力
根據河南高院與騰訊云的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圍繞“互聯網+”在法院行業(yè)內的業(yè)務發(fā)展、提升公眾號服務水平、提升司法公開的互聯網服務水平以及云計算和大數據發(fā)展等方面展開合作。
相較于公安、醫(yī)療這些“互聯網+”先行軍,司法系統(tǒng)的“觸網”更加特殊。長期以來,司法業(yè)務的相對封閉,造就了其對互聯網技術和模式的普遍不熟悉。要承載龐雜的立案、庭審、執(zhí)行、聽證、文書、審務等司法業(yè)務公開,沒有系統(tǒng)完備的解決方案不可能做到。更何況河南作為人口和司法案件大省,法院系統(tǒng)包括19個中級法院和163個基層法院,2014年全年受理案件81萬余件,案件數量居全國前五。這個系統(tǒng)工程對系統(tǒng)架構和計算能力的要求要遠超其它領域。
此次合作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共同推動“河南法院訴訟服務網”、“庭審直播網”等面向公眾的河南法院服務平臺,將傳統(tǒng)自建數據中心向公有云遷移,利用云計算技術實現法院信息價值鏈的整合優(yōu)化,向公眾提供包括訴前、訴中、訴后在內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云上訴訟服務,實現在線立案預約、案件進展查詢、在線觀看庭審直播和查看證物等實用功能。以上相關服務平臺預計在9月份會逐步搬遷至騰訊云。相較于信息的透明化,這次合作更大的意義在于暢通民意溝通的渠道,建立法院與公眾的雙向溝通平臺,這才是“互聯網+司法”的真正內核。
雙方的合作另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是大數據。很多情況下,民眾的訴求并不一定會必然催生互聯網政務的根本性改變。騰訊云正在全國快速推進的“互聯網+”政務進程,為上海、深圳、天津、重慶、河南、四川、貴州等20多個地區(qū)提供落地服務,云平臺背后依托的大數據無疑是重要的催化劑。
作為政府一方并不太能透徹地理解大數據,但是依托于大數據實現的公眾號和一系列大數據產品,政府機構用起來也非常順手,處理效率和結果使得他們愿意接受云服務。至于出了名的苦和累,還總承受著莫名的社會壓力的公檢法系統(tǒng),就更沒有拒絕云服務的理由。
從騰訊云的角度看,大數據意味著更豐富立體的用戶數據收集體系和產業(yè)鏈的無限延長。正如河南高院和騰訊云所提供的一長串的云服務:訴前的訴訟指南、訴訟風險告知、常用文書下載、支付訴訟費用,訴后的庭審內容點播觀看、證物觀看等等,這里蘊藏著商機。
河南高院和騰訊云的合作順應了“互聯網+司法”的大趨勢,也會給政府官網帶來新生,普通公眾將成為最終受益者。
1.砍柴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